我们的青春片就像上了流水线
尽管差评多多,但电影《匆匆那年》还是10天取得了4.5亿的高票房成绩。
《匆匆那年》我不想去看。虽然我没有看过,但并不妨碍我说下面的话。导演和出品方动不动就放出话来说想赚几个亿,是的,你们做到了。
可我丝毫不觉得感动。我觉得我们的青春片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,整个生产过程都是老一套,缺什么就添什么。你说要往事如烟,那就整个十年后,物是人非,她为人妻,他为人夫;你说人物要生动真实,那么男主一定是杨过的性格,即使长得不杨过,可他跟谁都处不好,却有一大堆红粉知己;你说要有惊喜,女主就告诉男主说自己怀孕了,男主就吓一跳,这只有惊没有喜啊,简直就是晴天霹雳。
据说《匆匆那年》果然也发生了打胎事件,韩国跟日本的电影我也是看过的,青春片虽然多,也没这样演,同是亚洲人的我们都在想些什么。
青春不仅要流血流汗,还要流产?
作为电影的营销手段之一,王菲的同名歌曲被迅速传唱。其中歌词“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,是否还能红着脸”。
当初我把《同桌的你》下载后连在客厅的电视机上,我妈看完以后对我说,你们这辈人都在想些什么,把女孩子肚子搞大了很有意思吗,打胎不痛吗?
我说,妈妈,编剧敢这么写,导演敢这么拍,投资方敢投资这样的剧本我也没办法。
我妈说,不是有审查吗?
我说,可能他们觉得我们的青春就是这样的,一定是要死要活的,而且我们还真爱看这样的电影。
有打胎的情节,那前戏一定是开房了,但是不要以为你们不用安全套就很牛逼,那都是吹的,后果来了吧,你是要当爸爸的。也可能你们用了安全套,但是质量太差,那我就怀疑了,杜蕾斯打了这么多年的广告你们都看不到吗?
可能制片方觉得不把女主肚子搞大就显得很没劲,就不够青春;可能他们觉得青春这回事,对于50后来说在插队,对于60、70后来说在出国留学,对于80,90后来说都在忙着打胎;可能他们觉得流血能够换来流泪,流产也一样,同样能够换来观众的流泪。
如果不打胎,故事可能就不感人了,不打胎那就没有青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