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我要注册
查看: 1235|回复: 0

从锦鲤看到的互联网营销本质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11-8 15:36:0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   最近,锦鲤的活动琳琅满目。忽然间觉得,为什么锦鲤一下子这么火呢?这个是从来都没听说过的词,到现在咋么这么火?是奖品的价值特别高么,吸引了那么多人?
         ““转发又不要钱,不转白不转。”“动动手转发又不要钱,万一中奖了呢!”这或是绝大多数人参与这场“锦鲤”狂欢的心理初衷。一定程度上说,超级锦鲤式营销能够成功,就在于它深度熨帖了人性——买彩票都还需要花上2块钱,但转发锦鲤,只需“动动手”就可能“中奖”,这符合基本的人性驱动。事实上,一切成功的营销,都可谓对人性最大限度的顺应和激发。
11.08.1.jpg
  网络时代,病毒式营销对于人性的利用和挑拨就更为充分了。在朋友圈,转发、参与锦鲤营销,已经不仅仅是想占中奖、占便宜这么简单,而是自带了自我表演的性质。换言之,当大家都在参与某项活动时,这个活动就无形中具有了软性裹挟的效果,不参与者或者冷眼旁观者反倒成了相对的异类。
  另外,这场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新玩法的锦鲤营销,之所以能够迅速引发新的参与狂潮,也有人认为其中有更深刻的社会背景。比如,锦鲤营销走红,可能预示着年轻人越来越追求“天上掉馅饼”式的成功捷径;也有分析认为,人们之所以追捧锦鲤,是源自一种心里层面的补偿需要,正因为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太多,或者说暂时看不到解决路径,那么即便转发锦鲤不一定能让人心想事成,却可能让人有无助感和失控感减少的幻觉,所以,跟风者众。
上述隐蔽的心理原因到底是属于过度解读,还是确有其事,很难有定论。但毫无疑问,从媒体调查来看,“锦鲤转发”确实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。如有的商家花十万元,吸引了上百万粉丝,人均成本只有一毛。这是社群网络化时代,营销边界的再次拓展。谈到网络营销,我们时常只注意到它背后商家的动机,但对于网络受众来说,今天其实已经很难区分真正纯粹的信息传播和营销的边界。一者,很多纯粹的信息传播在过程中本身会发生变异,被营销力量利用;二者,习惯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,用户对于网络营销的排斥感,并不是天然的,而更多是取决于其形式是否足够讨巧。比如,锦鲤转发,相信没人不知道它是营销,但它并不影响参与者的兴趣。”
11.08.2.png
         但是,互联网营销总是这样,越是成功的网络营销,越不可能去复制。锦鲤的这个活动,它的热度已经到顶峰了。在这种热度下,已经让人逐渐的产生惯性,并且习以为常。那么就热度不再了。但是,对于这种模式,注定是不断的更替,接连有新的让你去追逐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我要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